网上有关“红楼梦诗词及鉴赏”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红楼梦诗词及鉴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者 ,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那么你知道红楼梦诗词鉴赏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欢迎阅读!
红楼梦诗词及鉴赏 篇1《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 ,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 ”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 ,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
《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 ,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 ,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 ,感慨却颇为深远。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诗词鉴赏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 ,
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 、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 ,
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 ”、“茫茫” 、“渺渺”字样 ,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
《荣禧堂联语》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诗词鉴赏
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 ,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荣禧堂 ”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宝” ,这在当时社会是至高无尚的荣耀了。
第七回书里,尤氏说焦大“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得了命 ” ,可见贾家的先人着实为皇帝老倌卖过命,立过大功业,所以才被封为“国公”。
对联下面;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王爷给题对联 ,还要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 护官符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 ,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诗词鉴赏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现在第四回中 。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 ,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 ,并呈上这份“护官符 ”,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 ,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 。俗谚口碑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称之为“护官符 ”,是说巴结这四家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 ,连脑袋也保不住。
湘云词
判词“富贵又何为”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飞云 ”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3“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 ” ,隐“湘”字 。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 ,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 ,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 ,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 ,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 。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水逝云飞 ”,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 ,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 。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 ,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 ”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 。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 ,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 ,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 。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红楼梦诗词及鉴赏 篇2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 ,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 ,宝钗作了第一首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 ,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 。”确实 ,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 。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 ”、“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 ,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 。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 ,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
黄花若解怜诗客 ,休负今朝挂枝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 ,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 ,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 ,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 ,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 ,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 ,《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 。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 ”韵 。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 ,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湘云(枕霞旧友)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 ,一丛浅淡一丛深 。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
诗词鉴赏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 ,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 ,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 。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 ,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 ,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 。 ”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 ,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湘云(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 ,春风桃李未淹留。
诗词鉴赏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 。这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 ,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 。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 ,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 ,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 ,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 ”,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
一从陶令平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 ,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 、花美、景美、情美 、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 ,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 。“满纸自怜题素怨 ” ,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 ,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主要内容:
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
主人公为贾宝玉 ,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 ,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 ,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 ,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 ,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 ,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
故事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 ,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扩展资料《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 、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
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 ,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 。作者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观园这个既是诗化的 、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
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 ,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 ,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 、通常之境遇 ”所造成的。
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 。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尤其深刻的是 ,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 、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揭开了封建家族“温情脉脉面纱”内里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 ,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
在中国文学史上 ,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关于“红楼梦诗词及鉴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鸽侧]投稿,不代表祖恩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ne-science.com/a/68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祖恩号的签约作者“鸽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红楼梦诗词及鉴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红楼梦诗词及鉴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者,感其况而述...
文章不错《红楼梦诗词及鉴赏》内容很有帮助